查看原文
其他

罗翔的结局,已经写好了

十四十四 十四十四 2021-10-20

前几天,罗翔又一次上热搜了。


这次登上热搜的原因,源自于罗翔在访谈节目《我的青铜时代》中述说的一段往事——


2003年的冬天,当时的罗翔还是个在北大读博的穷酸学生。


那天,他路过双安商场天桥的时候,遇到了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太太,她白发苍苍,在陌生的城市到处问人,但是周围的路人爱理不理。



看见这幅场景,罗翔上前询问,老太太说,她从北京西站一路步行走到这里,只想找一家法律援助中心。


“我那时就感到很难受......从北京西站走到双安商场,你想想她走了几个小时。”


在听到老太太请求后,罗翔叫了辆车,和老太太一起过去。


彼时的罗翔已经拿到了律师执照,对于老太太不远千里进京寻求法律援助的案件,他内心充满着好奇,但一路上,他选择了沉默——


“说白了,我还是有点担忧,我也不想惹麻烦。”


车子到了目的地,即将下车的老太太似乎看穿了面前这位年轻人的心思,说:


“真的很感谢你,你就不用陪我上去了,别影响你的仕途。”



一句话,戳中了罗翔的内心,让他羞愧万分,而这件在大部分人眼里都不过是过眼云烟的小事,却从此影响了罗翔的一生。


01、“惶恐”的罗翔


罗翔的爆红,是一个偶然事件。


2020年1月,经过热心网友的剪辑搬运,罗翔老师的授课视频就像病毒传播一样,风靡了整个网络。


视频中的他,明明西装革履,文绉绉的戴着一副无框眼镜,但是嘴里说出的话却让听众犹如聆听郭德纲单口相声般的魔力——


“如果我快饿死了,我见到熊猫,我能不能吃它?”


“我自己强奸了自己,算什么罪?”



这种风趣幽默的讲课风格,加上时不时在各种奇葩案件中客串加害人的临时演员“张三”,罗翔在B站彻底火了,但他到底有多火?


2020年3月9日,罗翔在B站发布第一条视频,此后他粉丝两天超过100万,半年之内破500万,时至今日达到了1400万的恐怖数量。



但是面对自己的爆红,罗翔的第一反应,却是“惶恐”。


在访谈中,他说:


“我怕滥用这种影响力,我怕我驾驭不了这种影响力,我更怕迷恋这种影响力。”



也许,在许多网友看来,不管是视频中,还是现实中,罗翔都可以算得上是一个“善人”“好人”,但是在罗翔自己看来,他远远没有网友想的那么美好。


罗翔,是家中的独子,出生在湖南省的一个小县城耒阳县。


在那个年代,独生子女是极为罕见的,父母自然而然也把所有的爱倾注在了罗翔身上。



小时候,没有玩伴的罗翔最喜欢做的一件事,就是把乞丐请到家里,给他们倒水,给他们吃的,这弄得父母十分生气。


罗翔现在回想起来,觉得当时父母内心一定十分不喜这种行为,但是为了不伤害罗翔的善意,还是会特地给乞丐做饭。


也许在外人看来,小时候的罗翔充满爱心,但是罗翔自己知道,他的行为初衷,是源自于内心的虚荣——


做好事的责任和后果由父母承担,但是做好事得到的快感却是自己享受,这不能称之为善良。



1995年,18岁的罗翔考进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,开始了北上生涯。


第一次来北京的罗翔,在没有父母束缚的大城市里,彻底放飞了自我。


在宿舍和同学喝酒,骑着自行车绕着北京城打转,甚至还会在不懂粤语的同学面前显摆自己的《海阔天空》。



当时的罗翔,年轻有为,还有着一头茂密的头发和挺拔的身姿。


年轻人,本就气盛,罗翔也不例外。


在学业、事业上接连获得好成绩的罗翔,虽然他学习法律的初衷从未改变,但是内心深处,一股优越感和傲慢开始逐渐膨胀——


“当你在一个案件中得出的结论,违背了民众最朴素的常情常感,你还会很骄傲,你看,我们学法律的就是不一样。”


学得越多,越瞧不起那些不学无术的人。



直到2003年,罗翔在双安商城遇到了那位老太太。


面对罗翔举手之劳就下跪的老太太,当时的罗翔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,这一件事,让罗翔收敛了自己的傲慢,开始真正认知到,什么才是知识,什么才是法律——


真正的知识,要从书本走向现实,真正的法律,并不仅仅是抽象的逻辑,而是每一个人鲜活的故事。要让公平和正义,不仅仅要在书上得到体现,更重要的,是在每个个案中得到回响。



02、知识的“土猪”


前段时间,某中学学霸备战高考的演讲视频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。


在演讲中,为了激励考生努力,为了告诉家长努力的意义,学霸说:


“我就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土猪,也要立志,去拱了大城市里的白菜。”



在学霸,或者说学校领导认知里,学生每天早起、跑步、喊口号,是为了给自己“洗脑”坚定一种思维方式——


穷人家的孩子,只能通过考上一所好大学从而脱离贫困,进行改命。


虽然许多网友都在抨击这种功利主义的学习方式,但在当代利己至上、以钱为本的社会,这样的演讲有错吗?


你很难说,他是错的。



但如果以这种目的进行学习,那么在我看来,他已经违背了教育的初衷。


所谓的教育,就是把一个人的内心,真正引导出来,帮助他成长成自己的样子。


在访谈中,陈晓楠作为主持,问到了一个当代年轻人都极为关心的问题——


现在的年轻人竞争越来越激烈,他们都面临着一个困惑,我得赢,我得找到赢得方法。以前大家都说要忠于梦想,忠于自己,但是现在为了避免被淘汰,年轻人不得不选择妥协,这种焦虑的现状要如何处理?


这个问题,跟某中学的演讲如出一辙——


为了让自己考上理想大学,为了避免淘汰,年轻人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时间、爱好甚至自我,仅仅为了成绩而学习。



罗翔沉思了一会儿,回答道——


这个问题本质上,就是如何过看起来好的一生,那么你对于好的定义是什么?


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对于好的标准,但是在当下,好的标准却似乎是唯一的——


赚钱即是一切。



什么是好的医生?赚钱就是好的医生。


什么是好的老师?赚钱就是好的老师。


如果世界上所有职业的衡量标准都是是否赚钱,那这样做一切职业分工就没有意义了。


因为,大家都去做赚钱的工作就好了。



人一生是否过得好,不该是外界对你的评判,而是你自己内心的想法——


你要去寻找什么内心的good(好),然后才可以过good的一生,这样才能避免随波逐流,拒绝与人攀比,不囿于他人评判标准的囚牢。


就罗翔自己而言,他认为好的标准千千万万,每个人对于好的评判也都各自不同,但每个人都应该笃定内心,不贪婪的追求过多的good。


因为,一个good是好,复数的goods就变成了商品。



这句话,大概就是对演讲里“土猪”最好的回答——


学生、学校当然要完成自身的职责,努力学习考上理想大学,但是如果把成绩当做唯一标准,并且强迫所有人接受这个标准,那么这无疑是一种错误的引导方式。


我更希望看到老师告诉学生——


你可以努力学习,但如果,你喜欢音乐,喜欢下棋,甚至喜欢运动,你也可以努力去做,尝试去做,这并不是一个错误的选择,通往正确人生的道路,也不只有一条。


与其立志拱大城市的白菜,不如做一只知识的“土猪”,会更加有意思。



03、“偶然”与“必然”


这是一个所有人都想红的时代,有人靠扮丑,有人靠装傻,甚至有人靠吃奥利给。


罗翔的爆红,在我看来是偶然中的必然,是人们对于这个反智、低幼流量时代的一种集体爆发。


但他有“陨落”的一天,我也毫不意外。



2020年的9月8日,罗翔发布了一条微博——


要珍惜德行,却不要成为荣誉的奴隶,因为前者是永恒的,后者却很快会消失。


当时恰逢某表彰大会刚刚结束,这条看似普通的读书感悟却让许多网友感到其中有言外之意,是在影射当天某先生获奖德不配位。


一时间,风起云涌。


高赞评论阴阳怪气——


哪天老师家里办喜事,我颂两句丧歌请老师也不要过度联想哦。



纵使罗翔再三解释,但大批网友仿佛就像在道德完人上终于找到了“污点”一样,开始疯狂攻击,丝毫不讲半点道理。


最后的结局我们也看到了,罗翔宣布退博停更。



罗翔真的在暗讽钟南山先生吗?


事情的真相我们不得而知,但至少罗翔没有任何理由突然暗讽钟南山,甚至在此之前,他还多次赞扬过抗疫英雄。


在罗翔的视频中,他一直乐于分享自己的人生理念还有关于人生的思考,这导致许多网友把罗翔看做道德意义上的”完人“,他们把对于圣人的要求强加在罗翔身上。


但,罗翔也只是一个普通人,一个多读了点书,多思考点问题的普通人,他不可能毫无纰漏,也不是无瑕疵的神。



这个时代,红的方法千千万,有人靠扮丑,有人靠装傻,有人靠营销,也有人靠极端。


他们中有些人出了错,大众可以一笑而过,但为什么面对一个致力于输出专业法律知识,辩证思维还有纯粹理想的人,大众却要拿放大镜吹毛求疵呢?



在当年那座双安商城的天桥上,陈晓楠问道:


“你怕被忘了吗?”


罗翔不假思索的回答道:


“我觉得被忘了是一个必然。”



古罗马最著名的斯多葛学派哲学家爱比克泰德说过:


“对于不可控的事,我们保持乐观,对于可控的事情,我们保持谨慎。”


对于罗翔来说,可控的事情,便是当下自己有着微小的影响力,你别滥用,你别得意忘形,而不可控的事情,便是将来会如何,你不知道,你只能抱着乐观的心,接受一个开放性的选择。



这是一个信息时代,罗翔不过是“网红浪潮”里的一朵小浪花,互联网会永存记忆,但人会遗忘。


而我希望,我们对于罗翔的遗忘,能慢一点,我们对于罗翔,也能宽容一点。


谢谢阅读。


如果喜欢的话,随手点个「在看」吧。


作者丨十四十四

排版丨十四十四

图源丨网络


— END 

视频 小程序 ,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